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

老人家 Elderly

早晨爺爺領著我們一家四口去探望住在附近的姨公公姨婆婆(奶奶的妹妹)。

才走到大樓底下就踫到在幫忙整理環境清潔的姨公公,姨公公看著我們一副似曾相識卻又不認識的味道。
「譚叔叔你好!」我先開口。
「你們來啦!」他看著爺爺和爹地,相信他是認識他們的,然後轉頭望向Vivian跟我。「你們兩個我好像不認識哦?」
「這是小龍啊。」爺爺指著爹地。
「小龍我認識啊。」
爹地開始介紹:「這是我大女兒,那是我小女兒。」
「那這個咧?」他指向我。
「我是他另一個女兒。」我開玩笑地說。

這時姨婆婆從外頭買東西回來了,招呼我們上電梯。
「你這小孩多大啦?兩歲了沒有?」
「還沒有,但是快了。」不曉得他有沒有聽見我說的。
進屋裏以後,姨婆婆招呼我們坐下,切了鳳梨和西瓜以後,又進去忙了。

這時電話響起,坐在電話旁的姨公公沒聽見,爺爺聽見後順手接起來。
「喂,你誰呀?。。。啥?。。。什麼?」
姨婆婆走了過來,爺爺把聽筒交給她,忘了剛剛是自己接的電話,還問了姨婆婆一聲:「是誰呀?」
「我不知道。。。」姨婆婆接過聽筒開始講話,對答中我似乎隱約聽到我的名字,然後姨婆婆說:「蝦毀,ㄍㄧㄜˋ 伊軌來ㄙㄟ ㄨㄚˋ?(台語:什麼,叫她過來洗碗?)」
總算換我聽電話了,一接過電話就聽到奶奶在那一端說:「你一個爸爸一個阿姨都氣死人,叫他們讓你聽電話,不是聽不見,就是叫你過來洗碗。。。」

電話掛了以後,我們開始聊天。
「你這個小孩幾歲啦?兩歲了沒有?」
「還沒有,但是快了。」
「噢。」

爺爺把嘴巴靠到姨公公耳朵邊上:「最近怎麼樣,還好吧?」
「還是老樣子。」
「你攝護腺吃的是什麼藥?」年輕時見面談事業,年紀大了談吃藥。
姨婆婆拿出一盒整理的很整齊的藥盒開始如數家珍一般:「這是早上吃的,這是維他命,這個是晚上吃的,這個藍色的是攝護腺的藥。」
「哦,我的不一樣,我的是白色的,比較小。」
姨公公看著那一盒子的藥丸問姨婆婆:「這些都是你吃的藥嗎?」
「是你的藥啦!」
「沒有,我不吃這些藥!」
「嗯,又說不是你的藥!」

接著姨公公轉向桌上放著的一瓶可爾必斯:「打開來喝喝吧!」
姨婆婆到廚房裏去拿杯子,姨公公跟了進去,我聽到姨婆婆問姨公公:「你是不是有進來偷吃薬?。。。」
姨婆婆幫我們一人倒了一杯,才剛剛喝上,姨公公開口了: 「這一瓶放了很久了喲。」
「亂講,這瓶是我昨天剛剛買的。」
「這個東西我不喝的。」
「你天天都在喝這個,為什麼說你不喝?」

「你這個小孩兩歲了沒有?」姨公公又問了。
「還沒有啦,九月才滿兩歲。」這次姨婆婆替我回答了。
姨公公端著手中的杯子,走過來想要餵妹妹一口,姨婆婆趕快出手阻止。妹妹愣愣地看著他,然後指指我說:「媽咪。」大概是想說她喝我手裏的吧。

對談有一搭沒一搭地繼續,這幾幕也持續地上演。

姨公公呵呵呵地笑著:「這一瓶放了很久了喲。」
。。。。。。
「小孩兩歲了嗎?」
。。。。。。
姨公公手上仍然拿著那一杯飲料,不時想餵妹妹喝上一口。
。。。。。。

Vivian聽著看著,原本以為只是禮貌性的一個探訪,沒想到竟然這麼有趣,讓她笑得彎下了腰。

看看時間差不多了,我們起身告辭。走到了電梯口,我聽到不遠處爺爺在回答姨公公的問題:「這是小龍的兩個女兒。。。」

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

不一樣的故事 A different story

朋友轉來的文章,很有意思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美國釘子戶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圖中的那個小屋子就是“釘子戶”老太太的房子。開發商無法硬逼老太太搬遷,於是修改設計後的商業樓凹進一塊,讓老太的老屋子安靜地坐在上面。

最近,老太房子上新添的彩色氣球令人聯想迪士尼一部片"天外奇蹟"。

西雅圖有個老太太,叫伊蒂絲-梅斯菲爾德(Edith Macefield),生於1921年,1966年搬進了巴拉德(Ballard)西北46街的一個兩層樓的小房子,有兩個臥室。

2007年,開發商計畫在那個地帶建造商業樓,征地拆遷進行順利。但到了老太這裡,卡住了。老太的房子比她更老,108歲了。美國沒有70年這一說,房子仍然可以居住。老太已經在這個設備齊全的舒適蝸居住了40餘年,對一切都很有感情了,不願搬離。

"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大問題"。開發商一次又一次地提高賠償金額,最高達到100萬,超過市值好幾倍。根據市值,老太的房子的地皮值12萬,房子值 8千。老太不為所動。英文西雅圖時報聞訊採訪她。她說“我不想搬。我不需要錢。錢並不意味著一切。”(I don't want to move. I don't need the money. Money doesn't do me anything.)

老太太沒有請律師,沒有寫信到有關部門,沒有上首都華盛頓討個說法,更沒有自己製造燃燒彈或以自焚抗議,只是對開發商說一個很簡單的詞“No”。

開發商無可奈何,只得修改圖紙,商業大樓忍痛挖掉了老太的這一塊地方。

這是一個特例,開發商極少碰到的特例,是個無法用錢解決的大問題。! 開! 發商碰巧遇上一家釘子戶,絕對不可能動用推土機強行拆除,只能繞著走。

據西雅圖時報報導,老太從小就很固執,開發商好像很理解這種固執。工程項目的最高總監巴里-馬丁甚至關心起老太的生活。老太孤身一人,唯一的兒子早在13 歲時就死於腦膜炎。

人們也不知道她已去世的丈夫的情況。她很堅決地擋回此類問題,“不要問”。馬丁得知老太行走不便,就開車送她去做頭髮,去看病。他確保她有食品,去為她買雜貨,為她去拿處方藥,為她做晚飯,開工了,他對工人說,要像對外婆一樣對待她。

2008年6月15日,86歲的老太因胰腺癌離開人世,離開了她固守的房子。那一天,那房子依然是她的房子。老太去世後,媒體披露了她的遺囑:
她將房子遺贈給了馬丁,以感謝他在開工期間對她體現出來的友誼。